成都拼团购房146群(225)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88人申请入群

如何抵达“成都的深度”?

发布时间: 2019-08-17 10:10:55

来源: 焦点网成都

分类: 本地楼市

254次浏览


What does the future hold for cities and for the two-thirds of us who'll live in them by 2050?

到2050年,人类之中三分之二的成员及其城市将会怎样?

                                                                                ——SOM

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轨道,这个信息时代的预示,更带来一个全新的观察世界的角度。地球之美,令人怦然心动,但人类所居住的家园,其观察尺度被空前的缩小,广袤的大地,变成了视野内小小的地球,人类对地球的保护欲陡然而生,看待家园的方式也自始不同——

                                                                                罗杰斯:小小地球上的城市

生于1933年的佛罗伦萨,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这位同时兼任伦敦和巴塞罗那城市规划市长顾问的建筑师,是当今世界最坚定的城市拥护者之一。

从蓬皮杜中心开始,变革带来的争议就伴随着他,千年穹顶、劳合社大厦、兰特荷大厦、海德公园一号,艺术中心、公共建筑、商业大厦、住宅……

如同高技派(High-Tech)这个名字与那个时代的工业一样,不同建筑形态被颠覆的背后,一直是一个建筑师想要突破项目本体,思考城市意义的眼界——“我们第一次看蓬皮杜现场时,发现基地周围全是优雅、高冷的古典立面,是法兰西文明的骄傲,但它们从建成那天起就被牢牢固定,不能做任何改变。”

|蓬皮杜中心

正如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的描述,“他是一个被城市的复杂性和地球的脆弱性所吸引的规划师;对一切(从艺术到音乐、人、社区和食物)都充满好奇的人文主义者;一个用之不竭的世界探索者。还有一件事,他可以成为:诗人。”

大概因为这种理由,在蓬皮杜的700家竞标机构中,唯有罗杰斯方案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解题。这种让建筑成为“公共信息屏”的理念,不仅在日后显示出了巨大的空间灵活性,更让建筑本身起到了城市广场的作用,人流量远远打破预想,每天接待25000人,它是巴黎人气最旺的地方,远远超过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

约会的时候你可以说“在黄色管子那儿等我”。这样,一种城市情景便产生了。——罗杰斯

这激发了罗杰斯对对城市规划的热情和对社会责任的思索:“英国当年有近50万的住宅需求,而我们4年就做了一栋,可见那时的我们没有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在他超出建筑师思维的不懈努力下,伦敦成为了世界上首个能够有机协调规划城市服务得复杂结构的城市。

在1995年英国广播公司BBC著名的"蕾斯讲座"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宣言: “一个密集型和多中心的新型城市,一个生态的城市,一个多种活动同时展开的城市,一个易于交往的城市,一个公正的城市,一个开放的城市,重要的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其中的艺术、建筑和景观能够使人类感动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其后被收入《小小地球上的城市》一书。

这种愿景,早在1991年陆家嘴整体规划中,就被描绘出来,但未被完整采纳,巧合的是,二十年之后,在本月新划入自贸区的上海临港的规划中,这种愿景却十分显著地得以保留——

|1990 上海陆家嘴总体规划 ©罗杰斯

|上海临港城市总体规划 2017

无需质疑,做为中国最大、最早迈入国际视野的城市,上海的作为,将会是中国下一个阶段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这意味着,超越建筑去理解城市,理解城市如何与生产、消费和居住和服务的共生,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必修课程。

巨型国度中,城市如何生成?

来自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2019年的报告显示,全球大型市场的价值链正在加速重新配置。据预测,到2025年,新兴市场将消耗全世界近2/3的产成品。

|McKinsey《变革中的全球化:贸易与价值链的未来图景》

这个趋势的第一推动力,当然是无与伦比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巨量的基础建设投资,带来了城市的快速生成:高铁、公路、轨交为先导,城市面积在卫星图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个多百分点,2017年底城市化率达58.5%,城镇常住人口由1.7亿人增加到8.1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0多个。但快速城市化的带来的“睡城”等职住不平衡、消费不均等、教育资源紧张等问题迅速暴露出来——

按照2000多年前《管子》对城市的定义: “内为之城,外为之廓”,而“日中为市”,很显然,城市的原生逻辑,是一种“自然选择”或者“自组织行为”,是一种由河流聚落与市场力量塑造的自然生成的逻辑,不同于由规划主导的快速城市化所主导的逻辑——其中区别在于:自然资源与市场交易引导下,城市因人的居住、交易等天然需求而生成;在规划大手下,人们被产业驱动来到城市,居住和消费的错位,导致了空前的供给侧与消费侧的错配。

此种情景下,如何刺激巨量的新生成城市的需求?在经历了黄金时代的暴增之后,中国城市急需一个新的解题逻辑——

新三驾马车理论由此诞生:以深度城市化替代传统城市化,投资引擎新升级;以大消费和消费升级替换消费不足,形成消费、投资的良性循环;以人民币国际化替换一般贸易出口,对外输出工程、服务、商品、资本和货币。在更新了的投资、出口、消费三架马车的基础上重启系统,这将是一个中长期可持续的向上趋势。——邵宇《新时代、新动力、新经济——中国和全球经济前瞻》

深度城市化,高质量发展的“内容革命”远见——

目前,“高质量发展”的命题下,深度城市化作为投资需求的“推进器”,也将成为消费需求的“倍增器”,物质产品逐步向旅游、健康管理、教育等服务转变,进一步,深度城市化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吸收配置资源,各类生产要素和文化流动性增强且呈现加速态势,为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这就需要,深度城市化的执行主体,需要既有准确的判断、落地的能力,又必须有充分的愿景,对于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对于城市的主政者,对于开发者,都将是下一个需要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角力场。

世界样本和成都远见

|伦敦规划(2019-2041)封面(来源:大伦敦市政府官网)

参考了英国《城乡规划法》的当代中国城乡规划体系,无论从历史发展或者产业进程,都值得以英国为样本反观自身,发现机遇——

作为世界首座工业化城市,伦敦以立法与规划、宣言等行动,促进深度城市化,如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国家规划政策框架(National Planning Policy Framework,NPPF),打造以伦敦规划到地方规划的纵向体系,这种战略引领和管控指标的刚性传递,使得伦敦在金融管理局、创意产业局等核心部门的引领下,不断创造深度城市化的典范之作,从泰晤士河总规到金丝雀码头,到南岸复兴计划 ;诞生了一批如白城、巴特西电站等令世人瞩目的深度城市化的样本之作。

而多元文化的共识和对城市愿景的一致,恰是伦敦动力持续的秘诀所在——

这对于今天,万流涌动的成都,有何借鉴意义呢?

|来源:自绘

从公元前5世纪,古蜀国构筑城池,从秦汉时代,农业手工业兴起,隋唐的文化经贸肇始,宋元的金融业发展,到近代的移民涌入,风俗融合,再到现代三线建设后,成都成为中国大陆工业门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这种先发优势,让成都在信息时代释放了空前的利好,各项指数名列前茅,为深度城市化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基础——代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首个“公园城市”愿景,也已经诞生。

来源:范锐平《在“公园城市论坛”上的演讲》

公园城市:从“产-城-人”到“人-城-产”

成都的超前在于,准确把握了深度城市化的内生逻辑,从工业服务业等产业驱动城市,再驱动人口,变成了以人为本,建设人的需求场景,让城市恢复一种与自然的共生,和自组织的原生性,然后自然吸引对应的产业。

“产城人”的建设逻辑得以纠正,“人城产”的发展理念成为共识,精准科学的城市规划造就城市独特的风貌特质,别具匠心的城市设计破解千城一面的简单重复,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持续消解特大城市的外部负效应”——对公园城市的畅想正在形成一种“城市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

借此城市-产业-需求的结构性调整的历史机遇,中国城市化一贯的样本“万科城”,将如何创造新的可能?

如何深度操盘,公园城市的“先行山体”?

2004-2019,万科城15年,一直与人类最大规模、最深刻的城市化进程并行。因此,参与城市发展史这种创造行为本身,早已超出地缘性、个体性,而拥有了总体视角。在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诉求面前,万科城所要做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建设,而是社群的、文化的、生态的重新建构。

当然,这不应该是一种超经济基础的乌托邦式的城市实验,而是连接入全球化的,参与工业变革的,同时提供给生活者的新型城市——作为成都公园城市“人-城-产”结构调整下的一员,一座新的万科城,它的迭代,不仅在于环境改善、配套改善、产品改善的物质基底的变革,不仅是提出打造独立生态循环系统的内生城市诉求,更需要从人出发,制定愿景—— “先建立属于人的社区,再成长为一座与山体共生的丰盛之城”。

以人的需求为驱动,设计一座原生山体的生态系统,进而建立与自然系统无缝匹配的社区内容,让精神共鸣者参与进这座城市山体的建设中,当城市逐渐成型,服务于城市与生活者的产业也将被市场“无形之手”自组织形成——“人-城-产”的公园城市发展结构,将有机会因此增加一个新的范例——

不远的未来,成都的千万公众,将有机会在天府万科城,亲身体验这种场景:一座海拔598米的山体城市之上,3000年天府的烟火气与人情味,冉冉升腾——它不仅是成都的下一个梦想,更有机会担当,城市化的下一种可能。

天府万科城

城市的下一个梦想

【KV】

天府大道上,山体与城市共生

从原生的大坡顶,到理想的山体城,坐拥海拔598米,约3000亩城市山体,与成都主发展轴、产业发展轴、旅游目的地等势能无缝吻合,让万科城的生活者,首度拥有了城市与自然的自由裁量权。

原生山体上,让精神重新丰盛

在sasaki的规划下,一条特色山脊观光带、两个湖区,漫山步道等公园城市设计,还原一座城市对山体的想象,在取消城市与自然中间态的边界观,天然与人工的无缝弥合的原生态,处处以人为视角的人本设计观,鼓励创新实验性的山体开发观,不断滋生新事物的城市生长观的鼓励下,一个和谐共生的丰盛世界正在被塑造成型。

(官微/媒体渠道增加在售产品面积信息)

参考文献:

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等 ——《小小地球上的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邵宇——《新时代、新动力、新经济——中国和全球经济前瞻》

陆铭——《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征涛 等——《从新城市主义到形态控制准则——美国城市地块形态控制理念与工具发展及启示》《国际城市规划》2018

屠启宇 汤伟——《全球“深度城市化”领域的“中国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报

范锐平——《在“公园城市论坛”上的演讲》


责任编辑: zhongdg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